- · 重大喜讯:省农科院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01/22]
- · ‘浙粳99’再次双破双创“浙江农业之最”记录[12/17]
- · 省农科院病毒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所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类项目资助[12/14]
- · 省委书记袁家军莅临省农博会省农科院展区指导农业科技创新工作[11/20]
-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研究者发现新的稻瘟病菌细胞自噬抑制因子[11/12]
- · 省农科院选育甜玉米新品种‘浙甜19’打破浙江秋季鲜食甜玉米鲜穗最高亩产纪录[11/09]
- · 省农科院选育水稻品种‘浙优21’在福建试种亩产破“吨”[11/04]
- · 水稻化肥农药减施增效取得显著进展——省农科院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德清汇报实施进展[10/20]
基于SRA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浙产栀子遗传多样性
作者:姜武 吴时武 吴志刚 陶正明
关键词: 栀子; SRAP; 浙产; 遗传多样性;
摘要:为探究浙产栀子种质遗传多样性,进一步开展该物种保护及品种选育,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从多态性检测、遗传多样性水平及聚类分析揭示栀子种质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从88对SRAP引物中筛选6对引物用于浙江居群、华中居群、西南居群的21份栀子的SRAP-PCR,共获得98条扩增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87条,在物种水平上,多态性比率(PPB)为88.78%,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515 2,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08 9,Shannon’s指数(I)为0.465 1;在居群水平上,PPB为53.06%~77.55%,H为0.212 0~0.258 1,I为0.309 4~0.390 4;3个居群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235 6,即76.44%的遗传变异在种群内进行,基因流(Nm)为1.621 8,证明居群间存在一定的基因流动(Nm>1);UPGMA聚类结果表明,21份样品分成4组,华中和西南居群各聚成一支,浙江居群被分成二支。本研究表明,栀子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居群间存在一定的基因交流,可为栀子新品种选育工作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