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大喜讯:省农科院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01/22]
- · ‘浙粳99’再次双破双创“浙江农业之最”记录[12/17]
- · 省农科院病毒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所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类项目资助[12/14]
- · 省委书记袁家军莅临省农博会省农科院展区指导农业科技创新工作[11/20]
-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研究者发现新的稻瘟病菌细胞自噬抑制因子[11/12]
- · 省农科院选育甜玉米新品种‘浙甜19’打破浙江秋季鲜食甜玉米鲜穗最高亩产纪录[11/09]
- · 省农科院选育水稻品种‘浙优21’在福建试种亩产破“吨”[11/04]
- · 水稻化肥农药减施增效取得显著进展——省农科院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德清汇报实施进展[10/20]
硒对铬-牛血清白蛋白互作光谱特征的影响
作者:刘康 胡承孝 蔡苗苗 高林 张梦娇 巴蕾 杨丹丹 王旭 赵小虎
关键词: 硒; 铬; 牛血清白蛋白; 空间构象; 光谱特征;
摘要:为明确Se(Ⅳ)是否影响Cr(Ⅵ)-蛋白质(牛血清白蛋白,BSA)互作体系,进而降低Cr(Ⅵ)对蛋白的毒性效应,联合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从结合特征、作用力类型、结合位点等研究了Se(Ⅳ)对Cr(Ⅵ)-BSA互作光谱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Cr(Ⅵ)-BSA互作使得BSA紫外吸收增加、峰位红移、空间构象改变,表明Cr(Ⅵ)与BSA有明显的结合特征。Se(Ⅳ)与BSA未发生有效的结合,对BSA的构象和光谱特征均无显著影响。Cr(Ⅵ)能够猝灭BSA的特征荧光,是由于生成了不发荧光的1∶1基态配合物,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通过范特霍夫(Van’t Hoff)方程确定了焓变(△H=-53.528 kJ·mol-1)、熵变(△S=-0.110 kJ·mol-1·K-1)和吉布斯自由能变(△G<0),进而推断出二者间的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瓦耳斯力,且Cr(Ⅵ)与BSA体系的相互作用为自发过程。BSA-Cr(Ⅵ)的结合距离是0.14 nm,结合位点为siteⅡ。在Cr(Ⅵ)-BSA互作体系中,Se(Ⅳ)的添加并未改变由Cr(Ⅵ)作用引起的BSA构象和光谱特征改变。